面對“十三五”的開局,以及“降庫存、去產能”政策的實施,2016年,中國鈦原料產業出現了新的態勢,無論是鈦礦還是鈦白粉市場都呈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為此,5月26日,由瑞道金屬網主辦,攀枝花市鈦產業協會、金浦鈦業、南京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支持的“2016年(第五屆)國際鈦原料大會”在南京召開。會議主要圍繞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后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分析當前鈦原料產業的局勢,以及未來國內外鈦礦和鈦白粉行業將出現的新形式和新機遇,共探、共謀產業發展新方向。
2015年,對于鈦行業來說,令人十分難忘。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鈦產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國區域生產鈦礦387萬噸,同比下降約9%,市場表現疲軟;鈦白粉產業產量也出現了17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需求下滑。面對如此局勢,2016年的鈦原料行業發展將走向如何?對此,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畢勝、瑞道金屬網副總裁王強分別對鈦白粉產業及我國鈦產業在2016年的走勢及發展進行了分析。
畢勝表示,鈦白粉行業自2012年1~2季度以來,逐漸進入低迷行情,需求及價格呈下行趨勢,這與國內外的整體經濟環境變化相一致,但目前產能卻仍在上升。因此,未來市場競爭必將趨于激烈,未來3~5年將會出現一批不適應市場變化的中小型企業繼續出局,行業生產商總數有可能由目前的42家減少到30家以內,使產能集中度快速提高。同時,未來氯化法也將出現新突破,但他也表示,氯化法要實現大規模產業化,還將任重道遠。
王強在分析中表示,2016年鈦產品產量將停止下跌,而鈦礦將持續平緩態勢,產量將不會出現大幅增長,但相對2015年的供應量,會出現一定增幅,進口數量也將相應增加。他提出,新環保政策的實行,對于鈦產業是壓力也是機遇。這將使企業提高環保成本,加速市場淘汰進程,促使企業使用更清潔、更節能的生產工藝,推動產業升級。
本次會議有來自國內外的近200位涉鈦企業及專家學者參會,10余位代表在會上作報告。來自澳祿卡資源有限公司的亞太區銷售經理山姆.莫非、塞拉金紅石公司首席營銷官德里克?福爾莫、MZI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格雷姆?奧格雷迪、印度稀土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帝芬達.辛格分別介紹了企業的產品及業務,并均表示將加強在中國的發展以及與國內企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