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博友制鈦于2017年獲得德國iF設計獎和紅點產品設計獎,既有他們傳統結合現代的東方美學設計,更有他們圍繞鈦制生活用品自成一體的產品制造標準和文化理念傳達。
記者采訪博友制鈦黃昌德董事長關于鈦鍋的生產標準時,他說,鈦制炊具、飲具、盛具等民用鈦產品是一個新興產業,目前尚缺乏統一的鈦制品國家標準。博友制鈦在成立伊始就結合鈦獨特的健康性能及實際生產科技,率先起草和制定了高規格的企業標準及衛生標準:Q/BY 10201-2016(鈦制鍋具)、Q/BY 10202-2016(鈦制鍋具衛生標準),并已通過國家日用金屬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沈陽),國家輕工業工具五金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上海站),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北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檢測中心等多所權威檢測機構的CMA,CNAS,CAL等專項檢測,并且通過德國LFGB、美國FDA,瑞士SGS等多項國際檢測。
黃昌德說,民用鈦制品是為老百姓謀求健康的新興產業,雖然現在還不被很多人所知道,但為了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在新興伊始就要高標準嚴要求,這是對鈦的特性負責,對企業的品牌負責,更是對消費者的健康負責。博友制鈦不炒偽概念,扎扎實實的精研專利技術并轉化為生產,為消費者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產品。
據悉,除了鈦鍋以外,博友制鈦通過獨有的HMF焊接技術,開創性的研發出純鈦內膽保溫杯系列產品——鈦鮮杯,鈦鮮杯的企業標準正在嚴格的修訂之中。
從某種意義上區分,模具其實是產品外形標準的雛形,比如生產鍋具、茶具都需要先把模具弄出來才能生產出產品。“一個模子出來的”,這就是產品外形的初始標準。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都是模具。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
黃昌德進一步解釋說,每一款產品設計出來后要根據尺寸形狀開模,開模費用很高。倘若設計的產品開模后生產出來銷量不好,可能模具費用都收不回來。說到標準,黃昌德說生活無處不標準,比如德國iF設計獎和紅點設計大獎也是有自身標準的,博友制鈦鈦復合鍋要符合自己嚴格的出廠標準,要符合iF和紅點大獎的評選標準,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消費者多樣化的使用標準和心理價值標準。
模具外化于形,標準內化于心。可以這樣理解,模具只是產品設計的外形,而標準是產品內在與外在的有機統一。標準涵蓋的內容更細膩、更科學。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TACO)對標準的釋義:由一個公認的機構制定和批準的文件。它對活動或活動的結果規定了規則、導則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復使用,以實現在預定領域內最佳秩序的效果。
由此可見,盡管健康鈦鍋具、茶具等是沖擊其它材質的新材料生活用品,但博友制鈦以“對家人的態度”,起草制訂了更高規格的《鈦制鍋具標準》與《鈦制鍋具衛生標準》,并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使產品獨具特色并率先在CCTV登臺亮相,為推廣健康鈦的民用化起了重要的科學普及作用,更為民用鈦制品行業樹立了標桿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