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木材、煤炭等材料在高溫或有引燃劑的情況下,會產生火星,或有發生燃燒的情況。但很少有人知道,金屬材料也會發生燃燒現象,甚至會發生爆炸。在生產、生活中如果發生這種現象,會造成巨大的財產和人身安全損失。根據燃燒的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溫度)來講,金屬燃燒并不難理解。處于空氣或氧氣環境中的金屬零部件在工作溫度升高到一定數值時(如金屬的熔點、燃點),金屬自身很可能會作為可燃物發生劇烈燃燒,在這一過程中,還會伴隨發光、發熱等現象。
飛機發動機的鈦合金著火(以下簡稱“鈦火”)事故,就是金屬燃燒的一種典型案例。所謂鈦火 ,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如劇烈沖擊、摩擦導致鈦或鈦合金機件起火燃燒,造成損傷或燒毀的事件。鈦火的范圍可從輕微的葉尖燃燒、后緣區燃燒,發展到大范圍燃燒,有時甚至造成機匣燒穿。航空發動機鈦火的燃燒速度相當快, 研究表明, 一般鈦合金機件的燃燒蔓延時間, 從開始到結束總共4~20s。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采取滅火措施是不可能的,因此鈦火一旦發生,就會帶來巨大災難。
鈦火在國內外航空發動機上都發生過,有關文獻數據顯示,1977年 A300大型客機的發動機的鈦合金零部件的著火率甚至高達每千小時0.07次,1987年美國空軍的F/A-18的發動機鈦合金壓氣機著火,引發了四起墜毀事故。
為了解決鈦火問題,美國、俄羅斯等航空強國對鈦火這一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少預防鈦火的新思路和新技術。相比而言,我國對解決鈦火現象的意識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研究進展。但是,鈦火這一問題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研究突破,并沒有一種能完全避免鈦火,同時又不影響飛機性能的方法。
總而言之,鈦火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世界難題,它需要材料、制造、摩擦、燃燒和設計等專業領域的人員共同努力,一起來使航空飛機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