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0年,鈦產業發展碩果累累,海綿鈦產量超11萬噸,展現出中國海綿鈦產業的“加速度”。另外,鈦材加工領域內的企業生產也總體呈增長態勢。可以肯定地說,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鈦工業的整體發展影響較小,鈦產業又進入了一個發展的高潮期。
剛進入2021年,海綿鈦領域“高歌猛進”,增產、擴產、新產甚至新建的新聞持續不斷,近日,兩條重磅新聞正在驗證記者的分析。
2020年以來,記者分析了“十四五”期間海綿鈦領域如何發展,市場價格如何定位。龍蟒佰利跨入海綿鈦領域,如果布局海綿鈦企業發展順利,能量可以迅速釋放,未來,龍蟒佰利或許會左右海綿鈦市場,對穩定中國鈦產業市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記者分析認為,盡管四川盛豐鈦業現在海綿鈦產能只有四五千噸,但“十四五”期間可能會成為海綿鈦領域的后起之秀。
1月16日~17日,鈦行業連續發布兩條海綿鈦新聞,與龍蟒佰利、四川盛豐鈦業有關,加上前些年,寶鈦股份重組寶鈦華神、2020年西部超導、西部材料入股金鈦股份,這系列舉措其實已經標志“十四五”期間,海綿鈦領域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模式:重組融合、資本市場、鏈條發展,旗艦式“組合拳”提升了抵御風險能力。
1月16日,國聯股份(603613)發布關于控股子公司對外投資的公告,公告中涉及到對外投資“四川盛豐鈦業有限公司”的信息。這個在幾千家上市公司里傳出的信息并不起眼,但對鈦產業卻透露了一個大信息:四川盛豐鈦業正式融入國聯股份。
1月17日,龍蟒佰利(002601)對外宣稱,1月14日,龍佰集團甘肅國鈦公司首爐海綿鈦成功產出。作為龍佰集團的子公司,投入資金并規劃海綿鈦后期發展,據了解,到2023年將形成年產3萬噸轉子級海綿鈦產能。
兩條新聞“母體”都是上市公司發出的,海綿鈦領域的發展不但科技化、集團化了,而且初步資本化。不妨細看遼寧、河南、四川海綿鈦“三大板塊”資本化的路徑。
四川板塊:鞍鋼集團(000898)、攀鋼釩鈦(000629),攀鋼海綿鈦的“母體”是“航母”級上市公司;投資四川盛豐鈦業的國聯股份也是上市公司。
遼寧板塊:入股金鈦股份的西部超導(688122)、西部材料(002149)是上市公司;重組寶鈦華神的寶鈦股份(600456)是上市公司。
河南板塊:整合金川鈦業、云南新立的龍蟒佰利是上市公司。
以上“三大板塊”的海綿鈦企業都與上市公司“掛鉤”了,河南板塊的雙瑞萬基、遼寧板塊的朝陽百盛發展勢頭也很好。可見,“十四五”期間及以后,中國海綿鈦市場將以遼寧、河南、四川三大板塊為重要支撐力量。
另外,2021年海綿鈦產業還有一條新聞——內蒙古振華鈦業年產1萬噸海綿鈦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眾參與公示,說明海綿鈦產業發展又開始“熱火朝天”了。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但歷史往往又是一面明鏡,歷史在照耀著這個產業發展前行的同時,也在告訴大家,鈦似乎又悄悄地“熱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