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主辦的“2016中國鈦年會暨兵工物資供應鏈管理與石油用鈦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以分析中國鈦工業發展方向,推動中國鈦工業的轉型升級為主旨,探討在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如何抓住“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機遇,推動鈦產業的應用與推廣。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司副司長李維嘉,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中國科學院姚振興院士,寶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會長鄒武裝,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秘書長賈翃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常務副秘書長逯福生主持。
陳全訓在講話中指出,鈦行業的發展既要看到當前的困難,更要看到希望。鈦行業與原材料行業的整體情況一樣,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之后,目前我國鈦產業進入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困難時期,整個有色行業也是這種情況。雖然當前產業發展面臨很大困難,但與鋼材、水泥等傳統材料不同,由于鈦的綜合性能好,隨著綠色發展、高端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鈦不僅在高端制造領域具有擴展潛力,而且在很多傳統領域具有替代可能,市場的臨界點并不是飽和點。這正是行業發展的希望所在。
陳全訓提出,鈦產業的健康發展要著力突破制約瓶頸。最近,有色工業協會協助發改委、工信部完成了“有色金屬工業穩增長、調結構、轉型升級、降本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和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起草工作。不久,這些指導行業未來一個時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就會陸續發布。針對行業發展的共性問題,會有大量政策組合的支持,大家要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努力突破制約瓶頸。就鈦行業而言,一是要堅持創新引領,著力補短板;二是要加快結構調整,著力去產能;三是要擴大市場應用,著力拓空間;四是要堅持自律自治,著力求共贏。
陳全訓在最后強調,鈦分會工作要以服務為本。他說:“去年12月24日,在鈦鋯鉿分會的換屆大會上,我對分會工作提出了繼承優良傳統、提高服務水平、深入調查研究、強化信息平臺建設的四點要求。總的希望就是,要堅持謀大局、善調研、抓重點,切實做好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行業的工作,使分會成為政府信得過、企業離不開、行業有影響的社會組織。”
鄒武裝在會上總結了2015年鈦鋯鉿分會的主要工作和貢獻,分析了2016年鈦行業的形勢以及鈦鋯鉿分會將開展的工作。他表示,2016年,鈦鋯鉿分會將在總會的正確領導下,加強分會服務能力建設,緊密團結全體會員企業,深入開展行業調研統計,全力協助企業開拓市場,積極引導行業的轉型升級,圍繞建設鈦鋯鉿工業強國的中心目標,準確把握深化改革給行業帶來的難得機遇,為促進鈦鋯鉿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賈翃在會上做了2015中國鈦工業發展報告,報告中顯示,2015年,海綿鈦的產量同比下降8.5%,但產能比前兩年大幅降低了41.3%左右,僅為8.8萬噸/年,產能利用率為70.5%,這主要是由于海綿鈦的“去產能”過程已提前四年開始,而鈦錠的“去產能”過程稍晚二年,則是通過爐型的轉換完成的。根據24家企業的統計,2015年中國鈦錠的產能達到13.5萬噸/年,比2014年(12.4萬噸/年 )產能增長了8.9%,鈦錠的產能利用率僅為44.3%。
賈翃指出2015年,由于國內經濟下行,國內鈦市場隨之需求放緩,海綿鈦和鈦材的實際銷量分別為58567噸和37416噸,開工率不足,而且多數企業均處在中低端產品的定位上,產品趨同,競爭激烈,虧損面加大,僅寶雞地區就有180多家企業瀕臨停產或倒閉。
另一方面,在航空航天、船舶和醫療等高端產品的研發及生產上,我們還不能滿足國內的發展需求,航空航天、船舶和醫用等領域用鈦合金材料還需要進口。因此,中國的鈦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會上,曹春曉院士、姚振興院士、中國兵工物資華東公司總經理閆化強等專家、代表針對航空航天、油氣、石油化工、口腔等用鈦領域的現狀與發展作了相關報告。
大會期間還舉行了兵工物資供應鏈簽約儀式。攀鋼集團、西部材料、寶鈦集團、遵義鈦業股份、江蘇天工、兵工物資、民生銀行天津分行等企業參加了簽約儀式。
本次會議有來自鈦行業的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多家金融機構的200余位代表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