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普通人眼里,鈦產業很“高冷”,多應用于航天、深海等特殊范疇,或是軍工產業,和普通人的生活沒有親密聯系。其實,鈦的應用早已走入人們的生活當中,比如運動器械、電子產品、日用品、飾品等都有鈦材的應用身影。同時,鈦產業中的眾多企業已經大踏步地開始深入生活,尋求發展的新機遇。
為使鈦材在大眾消費領域更加普及,中國有色金屬報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聯合推出“鈦應用時代系列專題”科普欄目,使鈦產品由“高冷”變為“暖心”。讓大眾“鈦”入人心。
鈦的性能優越,不只輕、強度高、耐腐蝕,還有優秀的生物相容性,對人體無毒、無害、不過敏,其外表經陽極氧化處置后,構成的氧化膜有抑菌作用。鈦在生活用品方面用途非常廣泛,如用作殼體材料、輕量化材料、工藝品和裝飾材料等。
照相機行業用鈦,首先是從快門幕開始的。日本光學工業公司(日光)于1959年在尼康(Nikon)SP及尼康(Nikon)F上采用純鈦快門幕。那時,在35mm幕簾快門照相機上,使用橡膠幕或橡膠幕和布的復合材料以及不銹鋼箔材快門幕,尼康F的純鈦箔快門幕,是將JIS2級KS50鈦薄板軋制25um,將中間壓花處理,以便保持強度和防止擦傷,并將表面處理成黑色,加工成了厚50um的幕簾。使用這種快門幕的聲音特別小,即使在劇場使用也能得到很好的使用效果。后來其他品牌相機,如佳能(CanonF1-1971年)、美能達(Minolta X-1-1973年)、奧林巴斯(OLYMPUS PEN-1993年和F3-2000年)、京陶(RTS2-1982年)也都相繼采用純鈦箔快門幕。
經過23年到1982年,在“尼康”NikonFM2上,用鈦蜂窩結構的縱行快門實現了超高速的l/4000s的快速快門,要比以前照相機速度快一倍的幕速,大幅度減輕快門簾的重量和提高耐快速的強度,因此“尼康”FM2在縱行快門上,采用鈦蜂巢狀,后來鈦快門被鋁快門所取代,鋁快門速度達1/8000s。
早在1978年專門為了日本大學北極探險隊制造的尼康P2照相機,該相機殼體的上下蓋、前后蓋采用了鈦沖壓件,由探險家植村直己攜帶到北極圈零下40℃~50℃的寒冷天氣下使用,其效果良好。由于機殼體耐低溫、耐振動及沖擊,牢固耐用,所以受到了新聞界的青睞。1990年底,制造了首臺全鈦外殼的袖珍型照相機。此外尼康(NikonFM2/T、F2Ti、F3T、F3P、35Ti、28Ti)、美能達(Minolta TC-1)、富士(APS)、京陶(CoNTaxT2、G1、G2)也都采用鈦殼體。
另外Nikon5X15T雙簡顯微鏡也使用了全鈦殼體。還有在海中攝影的Alifex-16mm相機殼體上使用鈦,也取得較好效果,鈦殼照相機代替鋁殼、不銹鋼殼照相機,很好地解決了在深海中的耐腐蝕、耐壓能力。
2008年12月上旬,德國徠卡公司發布了鈦合金限量版D-Lux4、Lux5系列數碼相機。D-LUX4外觀采用了卡片機的造型設計,鈦合金外觀讓該機顯得光感十足,機身三圍尺寸為27.1mm×108.7mm×59.5mm,重228g,整機擁有十分不錯的質感。售價為1400美元,折合人民幣為9700元左右。徠卡M9的鈦金限量版相機,由大眾集團首席設計師沃爾特德希瓦親手打造,機身采用鈦金屬材質,搭配Summilux-M的35毫米f/1.4鈦金屬鏡頭。在配置方面,鈦金版的M9與普通版M9一樣,采用35.8mm×23.9mm畫幅1800萬像素的CCD傳感器,徠卡鈦金版M9全世界限量500套,極具收藏價值。M9鈦合金版相機堪稱“相機中的戰斗機”,報價超過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