釩和鈦是國家重要的戰略金屬,在航空航天、軍工、海洋、化工等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目前,四川省攀枝花已經建成了世界產量最大、技術最優的釩制品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的鈦原材料基地和釩鈦鋼生產基地。
“可以說,我國的釩產業無論是產量,還是生產技術,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鞍鋼集團釩鈦(鋼鐵)研究院釩鈦合金研究所所長孫朝暉向筆者表示。但他同時指出,在鈦產業方面,無論是作為基礎材料的海綿鈦生產,還是純鈦材及鈦合金制造,我國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鈦材巨大的應用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
目前,鞍鋼集團攀鋼生產海綿鈦使用的是國際一流的烏克蘭的工藝技術。“但是,由于引入該技術的時間不長,我們對該工藝技術的消化和吸收還沒有達到很透徹的程度。”孫朝暉表示,“經過3年左右的不懈努力,攀鋼實現了海綿鈦的從無到有,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海綿鈦生產商,很不容易。”但他也指出,相對來看,現在的成績與當初設定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仍需要繼續努力。
據孫朝暉介紹,攀鋼目前對鈦產業的重視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鞍鋼集團也非常支持鈦產業發展,未來,在鈦產業方面會有一個大手筆。
“從發展方向來看,鈦產業是攀鋼轉型的一條路子。鈦產業本身的發展要走中高端的路徑。攀鋼的鈦產業不能老是徘徊在門檻比較低的低端鏈條,要向技術含量高的中高端發展。”孫朝暉指出。
孫朝暉認為,目前我國鈦產業發展面臨著資金、技術和人才三大難題。他表示,目前,我國鈦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已經基本明朗,制約我國鈦產業發展的,更多的還是資金問題。同時,鈦材屬于“高大上”的材料,發達國家對其進行了技術封鎖。因此,目前我國仍有很多工藝技術和裝備技術方面的難題亟待突破。
“由于技術研究有難度,就必然涉及到人才問題。”孫朝暉表示,我國現有的鈦產業研究人員非常有限,不僅表現在人員數量的缺少,還表現在人員能力的不足,需要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力度。
對于怎樣提高我國鈦產業的整體水平,孫朝暉提出,應該在國家的層面上,以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建設國家級釩鈦研究院(鈦合金研究院),這也是他今年的提案之一。
“由于目前鈦產業存在著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單靠攀鋼等企業發力,以使國家鈦產業的生產、研究和應用水平得到整體提高,難度是非常大的。”孫朝暉指出,鈦及其合金屬于高端產品,其應用領域涉及我國的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問題,更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需要注意的是,國家級釩鈦研究院(鈦合金研究院)的設立不能虛,必須是一個實體。該研究院應融合應用鈦及鈦合金的下游用戶企業,通過國家強大的協調機制,打破行業技術壁壘。同時,國家要提前布局,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力爭在鈦礦的開采、海綿鈦的生產、純鈦材及鈦合金的制造等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孫朝暉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