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018年鈦礦產業高峰論壇在有“天上的陽光,地下的釩鈦”之稱的四川省攀枝花市舉行。此次論壇由攀枝花釩鈦交易中心主辦。
攀枝花釩鈦交易中心總經理彭秋錦主持會議并介紹了交易中心的運營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
他說:“近年來,國內外鈦礦產業的格局在進一步調整,市場波動較大。而本次論壇的重要議題就是深入分析鈦礦市場的前景,洞悉市場變化,全面了解攀枝花礦的產業現狀,講解高品質鈦渣冶煉新工藝,重磅推出鈦產業鏈的供應鏈金融。”
他表示,攀枝花釩鈦交易中心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致力于服務鈦礦產業,積極打造釩鈦服務平臺,助力產業發展。他說:“我們將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與業內同仁共建誠信體系,規范市場,構建行業的生態圈,服務于釩鈦。”
攀枝花市副市長鄧斌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攀枝花市按照中央和四川省省委的要求,以攀西資源戰略開發試驗區為載體,以“五個一”工程為抓手,加快破解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難題,做大做強釩鈦產業,推動攀枝花釩鈦資源在航天航空、海洋工程、軍用裝備等領域獲得更廣泛的利用。目前,攀枝花市加大工作力度,正在全力建設一個聚集全國釩鈦交易資源的國家釩鈦交易平臺。
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冠周作了《打造中國鈦產業-攀西鈦資源的綜合利用》演講。他對鈦產業發展情有獨鐘,他指出,鈦材是軍工領域不可或缺的高端用材,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裝甲、艦艇船只等領域。而海綿鈦是制備高端鈦產品的基礎材料,制備高端鈦產品就需大力發展海綿鈦的生產。
邱院士還分析了攀西鈦精礦制取富鈦料的研究現狀,指出電爐法可作為鈦精礦通過預富集后進一步除雜制備用于海綿鈦制備的高品質富鈦料的發展方向,是提高攀西鈦資源利用水平的現實選擇。
他首次提出了氟化法鈦白制備工藝,可生產高端鈦白產品。這是繼硫酸法、氯化法制備鈦白粉工藝之后的一個新的工藝流程,后續將進一步關注氟化法鈦白粉工藝的進展情況。
重磅推出鈦產業鏈的供應鏈金融也是此次論壇的一個重要內容。會議中,攀枝花釩鈦交易中心與深圳前海博特利華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與會專家和參會代表見證了簽約時刻。
博特利華公司總經理肖鋒作了《鈦產業與供應鏈金融的對接》的演講,介紹了他們與釩鈦交易中心合作開展鈦產業鏈供應鏈融資服務的思路和融資方式。雙方將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匯聚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實現“四六合一”數據整合,助力我國鈦產業和鈦企業進一步發展。
論壇會上,多名業界專家就鈦礦、鈦白粉市場的發展和工藝進步作了精彩的報告。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粉中心主任畢勝作了題為《2017年鈦白粉行業狀況及發展》的報告,翔實地介紹了去年鈦白粉行業的發展情況,2017年,我國鈦白粉產量達287萬噸,再創新高。鈦礦進口量高達306萬噸,增幅達到20.27%。
“今年鈦白粉市場進入平穩發展時期,由于今年新增產能不足20萬噸,因此,將促使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升,全行業開工率有望達到92%以上。預計,今年全行業形勢穩中有升,但不會出現往常經歷過的火爆景象。”畢勝總結。
攀枝花市釩鈦產業協會楊保祥介紹了攀枝花市鈦礦、鈦白粉行業的發展現狀。2017年,攀枝花鈦精礦生產企業合計產能372萬噸,產量260余萬噸,與2016年相比,產能減少了82萬噸,但產量卻增加了20萬噸。2017年,攀鋼、龍蟒、安寧等6家企業產能合計282萬噸,產量238萬噸。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增強。一些中小鈦礦企業由于環保問題關停,產量占比下降。今年1~4月,鈦精礦產量預計93萬噸。
論壇上來自澳洲、愛爾蘭等國際企業代表也分別作了報告。
來自全國的鈦礦、鈦白粉、鈦渣、原輔料、設備、物流、銀行、電商等企業和機構參加了這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