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真的很小,小得三下五除二就能算清成本、算出利潤。物以稀為貴,該賺時你盡管賺,那是市場給你捧出的笑臉。該虧時只得虧,那是市場給你砸出的眼淚,誰叫你產能過剩?
前些年,海綿鈦市場一路走低,低得鈦企常常捶胸頓足抹眼淚,記得還出現過一單3.8萬元/噸的一級海綿鈦成交價。大潘稱那是海綿鈦市場的"烏龍指",并由此斷定海綿鈦市場底部凸現,并寫了未來海綿鈦價格進入一路上升的"微爬"現象。以為"十三五″末期鈦市逐步向好而迎接"十四五″的到來,2018年10月中國鐵合金網邀請我在湛江論壇上作市場分析報告《海綿鈦周期性市場格局漸行漸遠》,就是綜合分析海綿鈦未來看好的見證。當時,個別下游鈦材企業稱大潘是海綿鈦企業的代言人,不應該唱漲海綿鈦。那期間,根據近年來我去一線采訪鈦材企業的一手資料預測,大潘以為海綿鈦價格有"沖七爭八″(沖擊7萬爭取8萬)的空間。當時的海綿鈦企業對我的評價好"肯定"!
然而,光陰荏苒時光飛,從唱漲到唱穩到唱穩中有落的時候,個別海綿鈦企業紅臉了,露出了只喜歡聽"漲"不喜歡聽"跌"的"大家風范",而且態度開始有些僵硬。特別是一家多年認為我評析市場、質量公正的企業對我的不再唱漲頗有微詞。還有人給大潘留言:有的人是鈦材企業的代言人,看不慣海綿鈦的漲價。我只能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笑。觸及到海綿鈦企業的利益了,多少心里有些不爽!
去年10月,我到寶雞、江蘇、廣州一帶采訪了10多家國有民營鈦材企業,綜合分析海綿鈦市場繼續看好,海綿鈦企業繼續看盈。記得采訪寶鈦集團董事長王文生時,他說,國慶期間寶鈦生產一線都在加班加點的生產,好幾年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了。信心滿滿的王文生說這句話時,我更加堅信海綿鈦企業的春天已經來臨,我幾年前分析的價格"微爬"與市場好轉也是符合預期的。
今年海綿鈦持續漲價是自然的市場需求現象,但呈現一個"亂"字。于是,大潘根據采訪相關鈦材企業的市場需求,分析漲價應該穩一穩,沒有想到有那么一兩家海綿鈦企業一改往年說我"公正"的形象變成了說我是鈦材企業的代言人,對我的分析極度不滿,幸好有幾家海綿鈦企業認為我的提醒有點道理。
市場分析需要尊重市場需求,這是客觀法則。我對海綿鈦市場分析往往是在采訪多家鈦材企業需求的基礎上作出判斷。舉兩個股市的例子,有一個喜歡炒股的人,去了幾個酒吧喝啤酒,發現喝青島啤酒的人多,于是他看漲青島啤酒股票,果不其然,他買青島啤酒股票漲了。前幾年有一個人想買轎車,發現當時買車的人很多,于是他把買車的錢轉為買汽車股票,果不其然,持有一年多下來股票價格翻賺了一輛轎車!市場分析一定是"走"出來、"踩"出來的,走是什么?走就是實地調研,積累數據,綜合分析。踩是什么?就是踩點分析,合理判斷。
小眾鈦缺失大胸懷!鈦業市場報價的江湖習性真的要改一改了,只想聽"漲″聲可能嗎?猛漲那可是高血壓!看鈦圈就能感覺到這個圈子太小,尊重市場中缺失理性。唱漲就笑,唱跌就鬧。還差兩個月,2019年就劃上句號了,我與幾家海綿鈦企業的朋友也交流過,未來市場依然看好,但也需要悠著點。我們要以正常心態看待漲跌中的思考:未來鈦市場需求穩中見好是必然的大趨勢,但價格絕對有波折不可能一路看漲,因為左右價格的不僅僅是市場需求,還有產能的"自我膨脹",心態的"自我膨脹",因為,一好遮百丑,賺錢忘自省,盲目擴張與市場需求是否沒匹配?
小結一下:
當年,鈦產業是為軍品而生。如今,鈦行業卻是為民品而活,單靠軍品無法振興鈦工業,只有民品領域拓展才是鈦工業的春天。國家的強大會穩定增長軍品用鈦的需求,而經濟的繁榮才能托起鈦產業的騰飛!所以,唱漲唱跌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抱怨"代言"決定。走出小眾鈦的心里,鈦企業才會懂得市場辯證法的道理。未來,軍品穩增是強國的需要,但軍品用鈦估計也就1/5左右,而民品用鈦才是鈦產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鈦產業為軍品而生!為民品而活!
鈦產業正在跨界到其他領域,這是鈦產業的發展命門,唯有跨界多壯志,小鈦才能走出江湖,成為有格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