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高新區金屬材料產業起步早,基礎雄厚。如何在轉型升級浪潮中持續保持競爭優勢?江陰高新區始終聚焦特鋼新材料重點產業,建平臺聚資源,探索出一條“政產學研金合作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特色路徑,向世界一流金屬新材料產業高地邁進。
做強特色打造金屬新材料創新型產業集群
從麻繩作坊變身鋼繩巨擘,江陰高新區法爾勝泓昇集團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精細鋼絲繩(微繩、特繩)研發和生產基地,主跨列世界前10位的懸索橋和斜拉橋中分別有7座和6座使用法爾勝纜索,曾獲有中國工業領域奧斯卡獎之稱的“中國工業大獎”。法爾勝泓昇集團的轉型升級正是江陰高新區金屬新材料產業嬗變的縮影。
金屬新材料是國民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是制造業做強做尖的關鍵。作為江陰的優勢特色產業,金屬新材料相關產業產值約占江陰GDP總量的15.7%。江陰高新區則是國家級高新區中唯一把特鋼新材料及制品作為“一區一戰略”產業重點培育的高新區。
當前,江陰高新區已形成優勢明顯、鏈條完整、特色鮮明的特鋼新材料及制品產業集群,集聚了以中信特鋼、法爾勝、貝卡爾特等行業領軍企業為代表的各類新材料企業409家,其中,超億元企業76家,中信特鋼成為無錫市第二家年銷售超千億元企業。產品領域涵蓋線材、板材、管材、橋梁纜索、鋼簾線等高端制品,其中,高標準軸承鋼、超大規格連鑄圓管胚鋼、超高強度耐久性橋梁纜索等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2018年高新區特鋼新材料及制品產業產值604億元,同比增長19.3%,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6.5%。
創新是江陰高新區金屬材料產業持續煥發活力的關鍵。“在大橋纜索領域,法爾勝由歐洲、日本的跟隨者轉變為領跑者的核心秘訣在于研發創新。”法爾勝泓昇集團副總裁劉禮華說,法爾勝每年研發投入約占集團產品銷售收入的2.5%,處行業內領先水平。今年,法爾勝主導的懸索橋主纜用索股國際標準成功出版,填補了該領域空白,國際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據了解,興澄特鋼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超25億元,公司每年開發新產品超600個,公司高新技術產品比例近70%;貝卡爾特總投資6000萬美元的鋼絲制品擴能項目,填補國內高端異型鋼絲的空白……一批龍頭企業正不斷為江陰高新區金屬新材料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注入更強動力。
與此同時,集群內企業協同成效明顯。在特鋼新材料及制品產業龍頭企業帶動下,德爾熱能機械、精力汽車、全華豐精鍛、創裕機械等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和“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梯度發展態勢。德國采埃孚公司、日本發條株式會社等紛紛成為該產業集群相關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
高位起跳 以體制機制創新加速產業升級
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不暢通,成為當前提升產業能級的一大掣肘。如何突破金屬新材料產業創新瓶頸,實現高位起跳?江陰高新區積極搭建公共平臺,探索出一條產學研用金合作共贏之路。
11月2日,在2019中國(江陰)金屬新材料產業創新論壇上,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正式啟用。研究院依托江陰扎實的工業基礎,以東北大學和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深厚的技術背景為支撐,旨在導入高校資源,整合產業上下游力量,構建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推動金屬新材料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研究院在體制機制方面有重要創新。”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說,研究院構建起“1個研究院、1個本科生和工程研究生培養基地、1個材料公共檢測分析平臺、1個產業專項基金、N個公司”的全鏈條發展新模式,很好地解決了政府、企業、高校、金融機構各方關注點不同的問題,成為破解當前科技成果轉化難題的新探索,是“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協同創新。
在研究院內,電子萬能材料試驗機、碳硫分析儀、纖維維氏硬度計等先進分析檢測設備和中試設備已完成安置,鎢絲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大批設備將陸續到位。
“中小企業通常沒有資金購置這么多貴重儀器。”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院長、東北大學材料學院院長秦高梧說,“現在由政府前期投資中試設備和公共檢測平臺,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在家門口就能獲得世界一流的技術研發和檢驗檢測服務。”
“對企業而言,研究院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可以為企業提供基礎研究、人才聯合培養、檢驗檢測服務、整合全球原創核心技術等多項服務。”劉禮華說。
研究院為破解限制行業發展的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打通了渠道。目前,由東北大學研發的汽車輕量化材料(差厚板)產業化項目,以及高張力銅合金超微絲、高品質合金錠坯的磁懸浮層凝、超高強高韌鋁合金3個中試項目已簽約入駐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其中高品質合金錠坯的磁懸浮層凝技術解決了合金錠坯成分不均勻性這一世界難題,未來在飛機起落架、高鐵軸承等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領域將大有可為。”秦高梧說。
立足高新區,服務江陰市,輻射長三角。江陰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興華說,江陰高新區依托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將形成“研究院-產業基金-產業園”三體聯動新模式,推動高新區金屬新材料產業轉型蝶變,為長三角乃至全國金屬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多措并舉全力構建創新創業生態
“鑫元國創新材料產業基金將會參與投資此次入駐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的差厚板生產線項目。”一村資本董事總經理、江陰鑫元國創新材料產業基金合伙人汪濤說。
“江陰鑫元國創新材料產業基金”由江陰高新區與一村資本、深圳昀潤投資合作設立,作為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專項引導基金,規模10億元。該基金將重點投資在江陰落地的金屬新材料項目,促進產業鏈企業加速集聚,并且,在項目入駐之前,該基金根據未來產業化和資本市場對接要求,做好協助把關。
近年來,江陰高新區強化政策、平臺、人才、金融等創新要素支撐,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助力技術創新和產業化。
高新區加強政策引領,制定出臺產業強區20條、科技創新30條、人才激勵20條和服務業提質增效18條等創新政策,三年來,累計安排專項資金超10億元,重點圍繞特鋼新材料產業支持一批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
平臺載體能級不斷提升。近三年,江陰高新區累計建成各級各類創新平臺69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獲批省級特鋼新材料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省級金屬材料眾創社區。中德、中瑞、中美3個跨國技術轉移中心已建成,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與島津、日本電子、HORIBA等國際知名實驗室簽約共建合作實驗室,匯集全球資源,為企業提供最快捷的技術服務。
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啟用當天,“江蘇省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揭牌,5位金屬新材料領域院士獲頒“江陰市科學顧問”聘書。高新區還引導和支持特色產業內相關企業以兼職、顧問、合作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大力引進特鋼新材料及其制品領域戰略投資人和職業經理人。目前,高新區已柔性引進教授博士近200人,相繼設立10家海外引才工作站、5家創新驛站,累計引進300多個海外高層次創業團隊、500多名高層次人才。
“下一步,高新區將用好產業發展基金,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政產學研金協同創新的金屬材料產業創新創業氛圍,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千億級金屬新材料產業高地。”陳興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