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縣寨子溝鄉麻溝村山大溝深,連綿群山如鎖鏈般束縛著山里人,祖祖輩輩困羈于此,過著簡單而又清貧的日子。2017年,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幫扶工作隊入駐麻溝村,經過幾年的精準扶貧,一群滿懷志氣的人思想解放了、思路開闊了,他們迎山而行、攀巖而立,踏出了與貧困命運抗爭的步伐。
馬玉福:依靠專業知識致富
馬玉福的父親曾是村中的干部。從小,他就看父親帶著村民們開荒種植、下地勞作,也能體會這其中的艱辛和不易。初中畢業后,馬玉??既×烁拭C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學期間,他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不想父親卻因車禍意外去世,頃刻間家庭的重擔壓在了即將步入社會的馬玉福肩上。接下來的幾年,馬玉福消沉了、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更看不到未來的出路在哪里。
2014年,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全面實施,馬玉福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享受國家幫扶政策。盡管生活溫飽得到了保障,但馬玉福并不甘心。2017年,金川集團駐村工作隊為具有養殖能力和養殖意愿的建檔立卡戶每戶獎補5000元、自籌5000元,購買1頭基礎母牛。由于專業對口,馬玉福對飼草飼料、圈舍管理、消毒防疫樣樣精通,當年,他養的母牛就順利產下1頭牛犢。小牛犢5個月時,馬玉福賣小牛賺了錢,對養殖有了更大的熱情,于是他繼續購買基礎母牛,母牛又產牛犢,循環往復中,“母牛下母牛,三年五頭牛”的愿景真在他家實現了。馬玉福并未滿足于現狀,一方面利用賣牛款繼續購牛,另一方面借助小額貸款周轉,慢慢擴大養殖規模,目前養殖數量已達10頭。
隨著脫貧攻堅幫扶項目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農戶熱衷于養殖業,飼料市場出現了缺口。馬玉福瞅準時機,聯系好友在鄰鎮合伙開起一家飼料加工店。朋友聯系外部市場,馬玉福負責技術指導。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重新搭配科學實用的飼料。對用戶的要求,他有求必應,有時下班后也要給用戶配送飼料。短短3個月的時間,周邊的農戶都知道了他的這家飼料加工店。
“金川集團給我們村的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如果不是他們,我現在還不知道在干什么。”談及今后的發展,馬玉福說出了藏在心中的夢想,待時機成熟,再擴大養殖規模,成為名副其實的養殖大戶,更好地引導和帶動全村百姓實現致富奔小康。
卜成西:依靠堅強毅力致富
卜成西,麻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三社社長。年近花甲之年的他,近幾年連續遭受重大家庭變故,一個完整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妻子也在2016年撒手而去。但在困難面前,他沒有退縮,而是用堅強的毅力走出了一條常人難以想象的脫貧致富之路。卜成西17歲外出打工,19歲就成為戶主,蓋過房子,給國家修過橋梁、鐵路,特別是參加過青藏鐵路建設全過程,受過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至今,他仍保存著西藏政府獎勵的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把鐵鍬。面對家中患病的兒子和遺棄給他的孫子,卜成西經過冷靜思考,決定趁現在還有精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把兩個孫子撫養成人。2017年底,按照金川集團出資5000元、農戶自籌5000元的以獎代補政策,卜成西養了1頭基礎母牛。為把牛養好,又不耽誤收拾家務、照顧孫子,卜成西早上5點起床開始忙碌。1年后,母牛順利產下1頭牛犢。借著精準扶貧貸款政策,他貸了5萬元無息貸款,購置了牛、羊、豬。趕上今年養殖業市場行情上漲,他適時出售1頭牛、17只羊、2頭豬,穩穩地將回報揣進了衣兜。2019年,在金川集團的支持下,卜成西種植了13.3畝飼草玉米、2.4畝黑小麥。自己的土地不夠就流轉別人的,獎補資金就拿到了6000余元,除部分自用外,其余的按照400元/噸銷售給村養牛場,收入超過1.5萬元。面對實實在在的收益,卜成西說:“國家政策這么好,金川集團對我們幫助這么大,我不努力不行,為了兩個孫子,我也得拼上這條老命!”去年秋天,卜成西的大孫子升入積石山縣最好的民族中學讀高中。小孫子上小學三年級,懂事的他每天放學回來,都會自覺地幫著爺爺喂羊,分擔家務?,F在的卜成西,雖然沒有了參建青藏鐵路時的豪氣,有的是在家庭遭受變故后仍有的那份擔當和立足實際一步一腳印的拼勁,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任沙八:“開竅”社長的脫貧致富經
任沙八,是麻溝村五社社長,和大多數村民一樣,也經歷了填不飽肚子、缺錢花的苦日子。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任沙八算是“開竅”了,不但種養殖產業在逐步發展壯大,務工收入也逐年攀升,村民都羨慕他,稱贊他是會掙錢的“那塊料”。
5年前,任沙八家里為耕地養了2頭牛。2017年,金川集團幫扶52戶建檔立卡戶養牛。去張掖拉牛時,任沙八作為村民代表一同前往。4天觀摩了七八家養牛場,別人累得叫喚,他卻看得認真、問得仔細。回來后,任沙八考慮再三,決定發展壯大養殖牛產業。他托人從網上訂購了粉碎機,按照金川集團駐村幫扶工作隊提供的飼料配方和圈舍管理要點,開始科學養牛,每天定時給牛喂草、喂料、喂水、打掃圈舍。2018年,他看準時機出售了8只羊,又添錢購買了2頭基礎母牛,年底,母牛產下1頭小牛犢。2019年,他養的牛發展到9頭,趁著牛市紅火,他出售了2頭。今年,縣上繼續實行產業獎補政策,任沙八說:“再抓2頭,爭取拿到1萬元的獎補。”2019年,在金川集團的幫扶下,任沙八種植了8畝飼草玉米,又通過流轉別人的地種了8畝黑小麥,獎補金額達到6400元。今年,任沙八繼續保持這種種植勢頭,保證養牛所需飼草的供應。
上世紀90年代外出“淘金”時,他掌握了瓦工技術。這幾年,隨著脫貧攻堅政策的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接踵而至,任沙八忙里偷閑去給別人蓋房子,一天下來可以凈賺250元,很好地補貼了家庭開支。受他的影響,五社村民外出務工的格外多。
任沙八說,要想致富就不能閑著,要把全家人發動起來,共同營造勤勞致富的家庭氛圍。七八年前,任沙八將兒子送往職業學校學習計算機專業,現在就派上了用場。看著父子倆的艱辛打拼,妻子也坐不住了,經熟人聯系,到鄰村東坪寺小學食堂做飯,補貼家用。
現在,任沙八一家早已實現脫貧。面對未來,他說:“在自己爭取更大發展的同時,要帶動更多村民脫貧。”